《数·剧》数字影像成果展示

指导单位: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
主体单位:湖北工业大学
项目负责人:饶鉴教授
艺术家:吴杨婷/WuYangTing
作品类型:《数字绽放汉剧之美》数字影像
选题来源:汉剧博物馆
创作年份:2023年

作者简介

吴杨婷/WuYangTing

1983年出生于武汉,先后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美术学院,现工作于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负责人,中国电子视像协会空间显示分会会员。

2016年主持完成武汉华夏理工学院“华仔夏宝”IP形象设计项目;2017年国画作品《青绿山水》入围奖中国·武汉“楚天杯”绘画大赛;2020年主持完成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数字媒体艺术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022年主持完成“昙华林近代教育博物馆数字动画制作”项目;2023年主持完成湖北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开放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湖北文创产品实践”项目。近年来发表学术论文及著作10余项。获中国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杰出指导老师”、时报金犊奖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等多项荣誉。指导学生在国家级省部级比赛中获得金、银、铜奖项50余项。

设计说明

汉剧博物馆位于武汉市紫阳公园“戏剧岛”。高26米的3层仿古建筑紫阳阁,与紫阳大戏台共同组成“汉剧博物馆”。馆内藏有整套的汉剧服装,上世纪50年代演出用过的双剑和单剑,伴奏使用的多种乐器等。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及多媒体等形式呈现了汉剧的形成和发展。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该馆表现形式相对落后,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故此,创作者有了将数字化创意融入汉剧博物馆的想法。

“数·剧”这个名称将“数字”和“汉剧”相结合,通过实拍+TD结合,将数字化、动态化、可视化等科技艺术技术带入到“国剧之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中。

数字技术的展示使汉剧博物馆更具活力,使传统汉剧更加充满现代气息,令观者体验传统艺术的美学意趣和文化内涵,引导大众更好地接近、理解、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更能吸引新生代观众,给予其一个充满视觉和艺术享受的数字化汉剧体验——用“数字绽放汉剧之美”。

理念阐释

汉剧博物馆位于武汉市紫阳公园“戏剧岛”。高26米的3层仿古建筑紫阳阁,与紫阳大戏台共同组成“汉剧博物馆”。馆内藏有整套的汉剧服装,20世纪50年代演出用过的双剑和单剑,伴奏使用的多种乐器等。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及多媒体等形式呈现了汉剧的形成和发展。

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该馆表现形式相对落后,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故此,创作者有了将数字化创意融入汉剧博物馆的想法。

“数·剧”这个名称将“数字”和“汉剧”相结合,通过实拍+TD结合,将数字化、动态化、可视化等科技艺术技术带入到“国剧之源”“非物质文化遗产”汉剧中。

数字技术的展示使汉剧博物馆更具活力,使传统汉剧更加充满现代气息,令观者体验传统艺术的美学意趣和文化内涵,引导大众更好地接近、理解、喜爱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更能吸引新生代观众,给予其一个充满视觉和艺术享受的数字化汉剧体验——用“数字绽放汉剧之美”。

汉剧探源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楚腔、楚曲),俗称“二黄”,指湖北省武汉市地方戏剧,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2006年5月20日,汉剧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信息化时代变迁造成受众集体人格与审美趣味、习惯的变化,过去人们爱在街头巷尾、戏园子里一大群人聚集看戏,现在人们更偏好拿着手机刷抖音。随着知名汉剧艺术家如陈伯华等人的故去,汉剧的影响力日益衰弱。汉剧目前发展遇到的问题有:

1.文化传承难:由于社会发展和文化冲击,汉剧的传统传承面临着困难。年轻一代对于这一传统文化形式的兴趣不高,导致传承链断裂。

2.受众群体小:现代社会的娱乐方式多样化,年轻观众更倾向于追求新颖的娱乐形式,导致传统戏曲观众群体逐渐减少。

3.资金支持弱:汉剧的演出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包括演员、舞台、服装等方面。然而,由于观众群体的减少,资金支持也相应减少,使得汉剧的生存和发展变得困难。

4.专业演员缺:汉剧需要专业的演员,但培养这些演员需要时间和资源。由于汉剧市场狭窄,很多有潜力的演员可能选择从事其他职业,导致演员的培养不足。

5.剧目更新慢:汉剧的传统剧目多是古典剧目,缺乏与现代社会相关的内容。这使得汉剧在现代观众中的吸引力有所下降。

应对策略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强文化传承教育,吸引年轻观众,增加资金支持,培养专业演员,以及创新剧目内容,使汉剧能够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展和传承。

鉴于此,创作者拟用虚拟IP、舞台实拍、TD生成等多组数字化表现形式让传统汉剧艺术焕然新生,将这些元素融入汉剧博物馆的日常展览中,增加吸引力,扩大影响力。让汉剧博物馆变成主流大众喜闻乐见、流连忘返的“小而美”新型数字艺术博物馆。

虚拟IP

在博物馆环境中,创立虚拟IP可以指为展览创造虚拟角色、故事或数字化展览内容。有助于吸引年轻观众,为他们提供熟悉和吸引人的体验,增加观众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甚至还可以为博物馆带来商业机会,如销售与虚拟角色相关的商品、授权或在线内容的订阅。还有助于观众了解和学习汉剧历史和文化。延长展览的生命周期,节省博物馆的成本和资源。


陈伯华老师汉剧经典 《宇宙锋》经典形象

表演实拍

“表演实拍”通常是指在实际环境中进行的拍摄,而不是在摄影棚或后期特效中制造的场景。这种拍摄方式为视觉作品带来一种真实的质感。与在摄影棚中的拍摄相比,实地拍摄可以捕捉到更为真实的背景和环境,让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减少后期制作的工作量和成本,能提供丰富多样的视觉元素,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加饱满和多样化的观影体验。

《夜深沉》中国大鼓曲与《宇宙锋》唱腔融合

视听化:作品音乐引用汉剧《宇宙锋》的经典桥段与国乐殿堂级大师王建华老师的《夜深沉》中国大鼓曲合成,使汉剧角色、故事背景与视听语言完美融合,为观众提供沉浸式的汉剧观赏体验。

TD生成

TD通常指的是“Texture and Displacement”(纹理和位移)生成。在计算机图形学中,纹理可以给3D模型提供详细的视觉效果,而位移则可以根据纹理信息改变模型的几何形状,为模型提供更高的细节级别。

在汉剧数字博物馆的环境中,TD生成技术可以为数字化的汉剧作品添加更为真实的细节,为观众提供了更加真实和身临其境的体验。通过快速调整或改变展品的视觉效果,以适应不同的展示环境或观众的需求。

通过该技术,汉剧博物馆可以提供更加炫酷的数字化展览,满足现代观众的期望和需求。

1. 项目背景

汉剧,作为中国的古老戏剧形式之一,被誉为“国剧之源”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面临着与现代文化脱节的问题。为了使汉剧与当下年轻观众产生更紧密的联系,我们提出“数·剧”TD项目,旨在通过数字化技术为汉剧注入新的生命力。

2. 项目名称解释

“数·剧”将“数字”与“汉剧”两个词汇巧妙结合,寓意着通过数字化技术对汉剧进行创新性的呈现。

3. 技术应用

实拍+TD(技术导向):结合真人实拍与计算机图形技术,使得汉剧表演更为真实、生动。
数字化:将汉剧的表演、服装、化妆、道具等进行数字化扫描和建模,为后期创作提供素材。
动态化:通过TouchDesigner、leapmotion等技术,增强观众的沉浸感。


《青衣》TD粒子搭建效果


《武戏》TD粒子搭建效果

投Ta一票作品不错+1查看投票排名